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强调,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推动全面绿色转型,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。近年来,我市持续做好“治山理水、显山露水”文章,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。
金秋时节,行走在赣县区白鹭乡金钩形崩岗治理示范园,一片片脐橙林生机勃发、果实累累。你很难想象,这里曾经崩岗成群、沟壑满山。
为治理荒山,恢复生态,赣县区坚持山上与山下同治,治山与理水同步,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统筹兼顾,探索出一条崩岗治理新模式。
钟声亮是白鹭乡在崩岗上种脐橙的第一人,在当地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下,他种植脐橙的收入每年超过30万元,昔日荒山变成了“金山”。
赣县金钩形的变化,正是我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实践。近年来,我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、流域生态补偿、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等改革经验叫响全国;饮用水水源保护、水土保持、扬尘污染防治等条例相继出台。同时,我市还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践路径,加快打通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转化通道,因地制宜发展壮大“美丽经济”。
今年国庆期间,我市各地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景点迎来八方游客。大余丫山、安远三百山、崇义赣南树木园景区等地,游人如织,游客们徜徉在绿水青山间,尽情领略生态美景。
绿色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生态美,我市产业结构也持续向好。一批企业、园区积极开展“绿色工厂”“绿色园区”创建,加强节能环保技术、工艺、装备推广应用,低能耗、低污染、低排放的绿色生产成为企业的共识共为。在赣州经开区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,年产8000吨绿色系统永磁材料技改扩建项目在5G技术赋能下,全链条高效联动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。目前,全市已累计治理崩岗近2400座、治理水土流失1450平方公里。生态修复废弃矿山7200多公顷,改造低质低效林900多万亩;创建省级“绿色工厂”103家,是全省“绿色工厂”数量唯一突破100家的设区市,创建省级“绿色园区”10个,数量居全省第二位。
来源:赣州广播电视台